英雄联盟S15赛后杂谈
时隔5年再次在中国举办
没有抢到门票
上一次在中国办S赛还是疫情的时候,在上海举办。许哥留下了自己的金句,我也偶尔会在某些地方帅帅的来一下。今年在北京,上海,成都办,咋感觉从瑞士轮到决赛等级在一点点降低啊。从国庆的时候就开始抢票,结果在猫眼上一秒没,可惜失去了一次现场看大李狗的机会,我也不愿意在咸鱼上加价从倒狗手里买,而且这段时间刚好要准备两篇论文的大修,更没有什么时间去了。
后面看淘汰赛和决赛的时候我就后悔了,感觉现场的氛围真的太有激情了,我也好想体验一次在现场为选手的精彩操作欢呼的感觉。明年又要去海外举办了,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去看
T1又夺冠了
比赛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上单换成多兰的T1(你夺冠了,我再也不叫你多烂了)还能再拿一次冠军,大李狗的极限究竟在哪。2022年宙活你到底有多坑?而且T1这支队伍今年的韧性实在是太强了,我感觉这两年他们很多关键比赛都是1-2落后之后,连追两把取胜,反而是2-1领先的时候输的比较多。而且这只队伍确实每年调整的都非常快,我感觉入围赛打IG,瑞士轮,这两个阶段的T1你是最容易按死的。打到淘汰赛之后,队伍的整体水平高了起码两个档次。
让我感到比较可惜的是AL今年没有拿冠军,AL打T1的那一场应该确实有很高很高的胜率。最后一把我都觉得很难输,金克斯这个英雄还是太难发挥了,圣枪哥A草里眼的行为也确实有点犯罪了。
T1冠军是否有含金量
毋庸置疑是有含金量的。T1的三个冠军横跨了神话版本的最后一个版本,神话版本结束后的第一个版本,以及全局BP版本。可谓是游戏内和赛制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他们的对手虽然都是那些人,但是各种排列组合基本都打过一边了。不过2023年没打LCK队伍,今年打的虽然是淘汰了GENG的KT,但是我觉得真跟GENG打,应该胜率还是不高的。
虽然T1在瑞士论和入围赛有各种下饭操作,但是整个团队的协同,配合,战术,战术执行,个人能力,综合来说绝对是今年最强的一只队伍。赛前全局BP被认为是利空T1,认为大李狗和大鸡蛋英雄池有问题,能选择的阵容有问题,但是他们仍然走到了最后并且赢下来了。
说到底,冠军的含金量本来也是一个很难衡量的事情,大家在网上说没有含金量可能有时候说的是运气冠军(抽签抽的好),或者那一年的队伍平均实力不是很强。但是AL毫无疑问是一个强队,GENG也是强队,战胜了GENG的KT也是强队,那么战胜了KT和AL的T1就是更强的强队。
定制版本,定制冠军
我觉得23,24,25其实游戏内外的差异都挺大的,就像之前所说的,装备大改,中立资源大改,bp大改。只是现在游戏资源的权重占比太高了,加上大核的生存环境恶劣,真的很难选出一套后期阵容,或者选出以大核AD为中心的阵容。这导致对线强度需要提升。我认为这才是所谓线权速龙背后的事实。
此外,我个人并不觉得连续三年T1都是以同样的模板赢下来的,只要查看一下每年英雄的BP率就能知道。我觉得LOL已经是一个普通玩家和解说,与职业选手教练组,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理解鸿沟的游戏了。因此,我觉得很多人都无法真正的理解这个游戏胜利的底层逻辑,只能从表面来进行观测。我无意诋毁或者贬低什么,只是阐述我自己的观点。
GENG又一次倒了,就像24GENG和23JDG
今年应该拳头应该是希望GENG夺冠的,MSI结束之后我都感觉没有怎么削弱GENG的体系。没想到连续三年统治了一整年的战队最后都没有办法夺得S冠(23JDG,24GENG,25GENG)。难道统治联赛和MSI真的一点意义都没有吗?
根据我自己的观赛体验,S赛上这些队伍的失利,我觉得只有很小一部分因素要归结为版本变化。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些队伍的竞技水平出现了下滑。这种下滑来源于两方面,第一,在重要比赛下选手的心态控制会更加困难,这会导致选手的操作,决策,配合变得远远没有之前的比赛那么精细。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在大赛或者关键比赛上,两支高水平队伍偶尔会出现一些很难以理解的垃圾操作或者决策或者配合的原因。第二,赢了一整年的队伍会形成很强的路径依赖。成功会不断加深一支队伍对如何取胜的理解。然而,这种路径依赖可能会使得一支队伍长时间无法意识到潜在的漏洞,也会使得被研究的难度降低。
两个原因结合起来,在关键比赛时,如果你的决策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会产生心急,怀疑等连锁反应,质疑自己是不是不符合版本了,质疑自己的胜利公式是不是仍然是对的,然后产生更坏的结果。
如果。。。
没有如果。如果你觉得某支队伍不犯错就好了,那你为什么不觉得对手可能会表现的更好?